198元代理记账

0元公司注册

服务热线

156-2686-0423

专注公司注册服务

服务热线:156-2686-0423

东莞公司注册流程费用
东莞注册公司核名查询
注册东莞公司最新政策条件
东莞公司注册代理费用多少钱
东莞公司注册流程费用
东莞注册公司核名查询
注册东莞公司最新政策条件
东莞公司注册代理费用多少钱

首页 > 注册资金 >

东莞公司注册资金到底如何确定?

现在注册公司认缴制,所以很多投资者就认为反正不是实缴,注册资金写高点,这样让公司看起来更“高大上”有点,显得公司更有实力,但是这样真的好吗?这里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,一起来学习吧。

东莞公司注册资金到底如何确定?

一、认缴制下,认缴资金虚高不再是企业实力的体现

 

    须谨记,注册资金越大,就意味着企业要承担着更大的责任。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注册资本多一些,在经营交往中,给外界比较有实力的印象。但是,合作者实地考察,公司实力便一清二楚。所以,这种通过提高注册资本金额来获取公司实力提升的想法,是不可取的。

 

二、认缴资金虚高要承担的法律风险更大

 

    认缴不等于不缴,只是说创业初期可以暂时缓缴,章程规定是20年内将注册资金实缴即可。认缴制没有改变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承担责任的相关规定。例如,公司如果在企业经营过程中,如因企业经营不善,而需申请破产清算。如果公司清算后,公司还存在100万的债务无法偿还,此时公司如果注册资金只有50万,那么股东的偿还额度只要偿还50万即可,如果公司的注册资金是100万,则需要偿还100万。由此可知,注册资金虚高,而股东自身承受能力不够就会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窘境。

 

三、认缴资金虚高易招致黑名单

 

    虽然企业的实缴资本验资程序取消了,但其认缴资金将通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。“只认不缴”会影响到公司的诚信度,这对于公司的发展是没有半点好处的。监管部门也会对企业进行抽查,如果企业未兑现认缴承诺的话,监管部门将按照《公司法》对其公司进行处罚,并将其拉入“经营异常名录”向社会公示。甚至可能会被写入全国联网的“黑名单”,这将导致“一处违法,处处受限”。这也加大投资者自身的诚信和法律风险。

 

既然风险那么大,怎样选择合适的注册资金?

 

    1、量力而行,根据自己的经营需要确定公司的注册资金和实缴出资的承诺。

 

    2、递增为妥,注册资金可以做增资,公司在创业初期,注册资金设置可以适当少些,等到后期公司规模扩大,企业有能力承担更大责任以及业务所需时再做增资处理。

 

    3、行业为准,同行标准有很大的参考意义,不同行业对于注册资金的要求不同,建议创业者可以在全国企业信用网上查询同行业,参考同行业者的注册资金。

  尽管有相关规定,企业的实际经营必须与营业执照中所列示的项目相符,但现实工作生活中,企业超出经营范围经营,已经屡见不鲜。那么,企业是否可以超经营范围开票呢?

东莞公司注册资金到底如何确定?

     虽然有协商后按照公司经营范围给对方开票,但,能否超经营范围开票,依旧是困扰许多企业的烦恼。今天,就随小编一起探究个明白。

 

01、能否超经营范围开票?

 

     小编翻查相关规定,在目前实行的《发票管理办法》中,并无明文规定禁止纳税人出现“超经营范围开具发票”的行为。

 

     恰恰相反的是,《发票管理办法》强调纳税人应按实际经营业务情况如实开具发票,否则属于虚开发票的行为。

 

     并且,营改增后,根据税务总局的相关政策解答可知:只要纳税人发生的业务真实可查,都可自行开具增值税发票。

 

     参考答案:在企业不论发生的业务是否已经超出经营范围,都应该按照实际情况,实际的业务类型,开具相应的增值税发票。

 

02、会不会被税务稽查?

 

     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开具超经营范围的业务发票,但开具后,会不会给自己带来税务上的风险?会不会引起税务局的注意,带来税务稽查?

 

     金税三期上线后,增值税发票的开具更加透明、可查,超出经营范围开票,还是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的。

 

     现行的开票系统,需根据开票内容,选择商品名称、税务编号等,在发票中,购销双方以及商品名称都是很清楚、准确的。所以,当开票内容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差较大时,极易引起税务局的注意。

 

     参考答案:如发生“超经营范围业务”,必须开具超经营范围增值税发票时,请务必保留好相关税务证据:如购销合同、账单等,以应对税务局的质疑。

 

03、会被认定为虚开发票?

 

     许多企业也在担心,自己如果超经营范围开具增值税发票,是否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:虚开发票?

 

     参考答案:《刑法》第205条及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发布的《关于适用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、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〉的若干问题的解释》规定,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,属于“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”:

 

     (1)没有货物购销或者没有提供或接受应税劳务而为他人、为自己、让他人为自己、介绍他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;

 

     (2)有货物购销或者提供或接受了应税劳务但为他人、为自己、让他人为自己、介绍他人开具数量或者金额不实的增值税专用发票;

 

     (3)进行了实际经营活动,但让他人为自己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。

 

     可见,在认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并不考虑开具发票是否超越企业“经营范围”或是否超越“发票使用范围”。

 

     企业超越“经营范围”开具与真实业务相符的发票,主观上不存在偷逃税款的目的,客观上未实施“虚开”的行为且未造成少缴税款的结果,不能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论。

 

     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,如开具了超经营范围的增值税发票,应谨记保存相关业务资料和证据,以应对质疑。

 

04、是否需变更经营范围?

 

     有营业执照列示的经营范围项目外的业务,企业是否需要变更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呢?

 

     参考答案:

 

     (1)、临时、偶然性的业务:向当地的税务机构提供出申请,说明业务情况,增加相应的税目,自行开具增值税发票;

 

     (2)、经常、常规的业务:在工商部门变更经营范围后,再由主管税务机关重新核定相关税目,然后自行在开票系统查找、增加税目开具发票。

 根据贯彻落实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“五证合一”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》,2016年9月20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为五证合一改革过渡期,过渡期结束后一律使用加载统一代码的营业执照,未换发的证照不再有效。

东莞公司注册资金到底如何确定?

必须要办吗?

 

    改革实施后,原核发的五证或“一照五码”的营业执照可换发为“一照一码”的营业执照,同时改革设立过渡期,时间至2017年12月31日止,在过渡期内未换发的证照可继续使用,过渡期结束后,企业和相关部门一律使用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,原营业执照、组织机构代码证、税务登记证、统计登记证、社会保险登记证不再有效。

 

“三证合一”需要换照吗?

 

    不需要,三证合一企业虽然不包含社保登记证,但其工商信息还是可以由登记机关共享给社保机构,所以三证合一企业也不用去换发五证合一执照,但企业应该及时到缴费银行办理社保三方协议信息变更。

 

五证合一所需材料

 

    《换发新版营业执照登记表》,《企业联络员信息表》,《财务负责人信息表》,营业执照正、副本原件,公司公章,法人身份证复印件,代理人身份证原件,委托代理书,组织机构代码证正、副本原件,税务登记证正、副本原件,社会保险登记证正、副本原件,统计证正、副本原件。

 

五证合一流程

 

    1、带以上材料交到你登记的营业执照颁发的工商部门,无问题后会给您《五证合一受理通知书》,如资料不全,会指出,补全后再去提交即可。

 

    2、工商部门一般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营业执照审批手续后,会将申请资料和营业执照信息传至信息共享平台。

 

    3、质监局收到平台推送的申请资料和营业执照后,会在1个工作日内办理组织机构代码登记手续,并将组织机构代码反馈至平台。

 

    4、国地税、统计局和人社部门收到平台推送的申请资料、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后,会在1个工作日内分别办理税务登记证、统计登记证和社会保险登记证相关手续,并分别将税务登记证号、统计登记证号、社会保险登记证号反馈至平台。

 

    5、工商部门收到所有反馈信息后,会于1个工作日内“五证合一”在系统平台上打印出载有注册号、组织机构代码、税务登记证号、社会保险登记证号和统计登记证号的营业执照,然后通知申请人取照。

 

    6、申请人持《五证合一受理通知书》,领取新的营业执照。

 

五证合一换照后续事宜

 

    1、重刻发票章

 

    发票章上面的一串数字就是税务登记证号,五证合一后,这串数字要变更为执照上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,所以要重刻发票章。

 

    2、重领发票

 

    手中积压的发票要全部作废,重新去领取新的发票。

 

    3、税控设备重新发行

 

    不管你用的是金税盘还是税控盘的发票机,都要联系税控专员清空里面原来的企业信息,重新录入新的信息。

 

    4、更换CA数字证书

 

    你需要到服务商重新申办新的CA数字证书,否则将无法登陆纳税申报软件以及网上办税服务厅进行报税。

 

    5、变更银行信息,重签三方协议

 

    有两个“三方协议”都需要重新签署,一个是银行、企业、社保局的三方代缴费协议,另一个是银行、企业、税局的三方代缴费协议。